魚一三一

本科的时候听一个报告,记得是复旦一个老师讲汉语中的『境界』。我当时提了一个问题,说「您讲的境界,大多是以能缘去考量,叙述一个人『如何面向世界』的不同层次。而汉语中的『境界』,直到民国王静安、徐复观等人那里,还主要指代的是一种所缘,讲的是观外境、造外境的那个外境。如果讨论汉语中的『境界』,则后者的持续时间更长,而前者只是近年来的流行义。是否如此呢?」其实我之前想了好一阵怎么表达这个问题,这就是我当时、在听报告的一小段时间内、能想出来的最精确的表达了。当时那个老师立刻回答「境界是一个来自佛教的词汇,所以你有这种『能』『所』的二分不奇怪。但是如果不以『能』『所』的角度判定境界,那么境界就可以直接理解为人所处的精神层次。这个层次既包含人主体的认知世界的能力,也包含主体这种运用这种能力所观到的外境。我这里没有做明确区分,只是用大家更日常的用法来表述、以便于理解罢了。」彼时,并不觉得那个报告多么高明。单是意识到,语言本身对交流有多么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