魚六三

不知爲何,很多人的飲食觀念是伴隨着地域和地域歧視建立起來的。導致很多人的飲食理念不再追求對口味的個體經驗,而一味講求吃過最正宗、最新潮、最高檔的菜餚。每每見到有人問「哪裏能吃到 XX 風的食物?」,好像這種對於陌生事物的獵奇,已經足以替代了真正對美食本身的經驗。換句話說,品嚐美食已經變得和旅遊一樣,講究是去過,而不是自己對自然或人文環境的個體經驗。先通過地域對食品進行歸類,然後通過歧視鏈建立餐飲高低的位階,最後用吃過『高階的食物』,來替代本身對食物的經驗。這是非常荒唐的一件事。因爲無論是音樂、藝術、飲食,對作品的直接經驗,才是人們創造這些產品的原因。「如果你沒去過 XX,那你就等於沒吃過 XX。」這樣的言論層出不窮,然而其中卻不包含任何對美食本身的經驗和體會。應該說,一切有着悠久歷史並形成龐大體系的菜系,都是以廣泛的食材和成系統的技法爲其根基的。但是在流行的餐飲語言中,兩者都被隱去了。留下的是一些「某地沒什麼好吃的」「某食物不入流」「某菜就是垃圾」「XX 簡直太好吃了!」這類彰顯自身地位和純粹感性的話語。實際上即使大腸很便宜,而優質深海魚很貴,但大腸因爲脂肪含量大、可以吸納大量脂溶性香料,就是可以做出很多獨具特色的菜品。這不是高低貴賤的問題,而是用某種成熟的技法、處理具有某種特色之食材的問題。當然任何餐飲都未必能討每一個人喜歡,但人們差異化的口味,能通過對不同特性之食材的成熟把控而得以滿足,這才是人類和烹飪建立聯繫的原因。如果一個人拒絕理解食材的特性,只知其高低貴賤,且拒絕理解烹飪技法對不同食材的恰當處理,而只以爲是 XX 風的食物有特色,那麼他大概永遠也只能生活在自我陶醉的世界中,而根本沒有和美食建立任何私人的聯繫。換句話說,他在進行社會性的飲食,而不是個人性的飲食。在這種意涵下,他是在獲取談資和社會地位,而不是經驗美食本身。最終如果市場上這樣的食客越來越多,整個市場必將一步步沉淪,因爲認真在體悟美食的人越來越少了。想到這件事,總是覺得有些遺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