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人问我常说的『流行味』是什么。我想表达的是一种音乐元素中的规律性,就是关于一些能讨好市场的音乐元素被人研究出来了,然后编曲的时候,会故意地或不自觉地把这种有规律的音乐元素给应用出来,未必是为了好卖钱,更可能就是自己已经融入其中、完全習慣、信手拈來了。这些元素可以来自唱片业的每一个分类,但它们总是那么有规律性。比如催泪、催眠,都是有规律在里面的,号称很动人,其实动五分钟就过去了,是其实是很轻飘的东西。相反,那些十年二十年却依然无法忘记、时而想起的音乐,才真正有时空的穿透力。在唱片业时代,能否突出某个分类的独有特点,也是一种规律性。因为专门找这个分类的人,就要听那个东西。再到在线音乐时代,短视频时代,那些能流行的元素被越发浓缩出来。而且很多时候音乐人的天赋被看成了一种技术能力,就是能把这种有规律的音乐元素打磨得特别精致、精准。我很讨厌这种东西,因为我不太喜欢所有规律性很强的音乐。这可能跟我特小的时候就花了很多时间学乐理有关系,我发现那些宏大的编曲后面竟然是这么机械的计算,固定的知识,是很失落的。小时候乐理考试,听辨音程、和弦、判断调性、等等,规律性的东西都考烂了。就算别的音乐是另一套规律,也不过是我再花一两年,又学完了。而且我后来发现,因为十多年的训练,我其实被古典音乐的整个规律性给控制了,就是一个固定的曲式能带来的情绪似乎特别确定。美其名曰,这叫音乐素质好,能听得懂。实际上就是把音乐这种很灵动的东西完全固化了。很多年来,我都想试着摆脱这种规律性的控制,这就是我讨厌规律性的原因。当然音乐不可能真正摆脱规律性,真正没有乐理,那是不可能的。我只是希望规律性不要那么强,尤其市场规训出来的规律性不要那么强。毕竟,音乐听得不是钱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