魚六八

魚六八

魚六七

最近几个月暗网上的中国交易市场好几个人在卖一个合集,是一个人在国内内射了 80 多个小学生的视频合集。我看不出新旧,但截图都是实打实的小学生。可能是我从小经历的阴暗的事情太多,自知有很多事我都解决不了,乃至公权力也解决不了。所以我天然只希望自己不做加害者,而且要尽量保护自己和对我来说重要的人。那种『要不惜一切代价、宁可错杀好人、也要把黑恶势力扫除』的幼稚幻想,我从不曾拥有。那其实只是单纯更容易错杀好人罢了。对于某些连国内基本法律都搞不清楚、就到处忽悠别人『和十六岁的人上床是犯罪』之人,我着实希望他们不要老是站在道德高地捡软柿子捏。现实中有很多真的问题,而且我相信他们一个也解决不了,甚至他们连保护自己家人的能力都不一定有。连基本的刑法都捍卫不了,在那根据自己的意识形态胡编虚假的法律、装道德卫士,有个毛的用。无外乎就是站在道德高低迫害软柿子没有成本、还能使人享受整人的快感罢了,和砸日本车的爱国小将一码事。

魚六七

魚六六

很多人問過我「你信不信佛教」,對於這個問題答案,截至目前,始終是『不信』。但是我從不諱言佛教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。而這種影響的最集中體現是,與很多人關心『人的問題』不同,我變得更關心『我的問題』。因爲佛教提供了一個分析框架,讓個體對世界的認知變得迥然不同,使人對內關照,而非向外求索。故而人心之習氣絕不簡單是通俗話語中『權力』、『環境』、『話語』的外部建構、更非上層建構。換句話說,佛教認爲修持使人改變,而只有關注自己有意無意的修持,才能關照自己。一致性地關照人是很難做到的,因爲很少有人能『他心通』。比如很多人喜歡說『人性中的弱點』,人性者何,必是人人俱有之性,否則豈非說一部分人非人嗎。有一人不如是,則想必所論者絕非『人性』,而只是人人不同之『人心』爾。然而在絕大多數公共的語境中所描述的人性,魚都不以爲能描述魚自己的心性。因爲我自己認知世界的方法,非但不是被學者們概括出來的,乃至是自我修持和建立起來的,不要說與別人不同,與曾經的自己亦未必相同。這種自我建構性,在公共建構話語中,幾乎沒有容身之所,而這正是佛教所倡導的。只因人心的特點在一時一地有一定普遍性,就被訴說成了普世的『人性』,顯然這種話語其實並非一種自我反思,而是一種外在規訓。『人性』如是故云云,不過要爲後續的一系列倡導提供一種假設基礎。前面的話或許不易懂。但是簡而言之,希望諸友多關照自己,少關照三世一切人。他心通不是那麼簡單的境界。

魚六六

魚六五

個人回憶了一下過去幾個以『用戶體驗』爲核心宣傳點的項目,錘子也好、字節社也罷,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,就是創始人幾乎都是『果粉』,且過於把自己產品的目標羣體定位在『果粉』上。蘋果作爲世界第一大 IT 硬件廠商,從很久很久以前,喬布斯背後就有廚子站臺。廚子是供應鏈大師,而蘋果二十年來的供應鏈表現,和沃爾瑪一樣,都屬於神仙一級。這些當然那些打嘴炮的人是沒戲的,無論多麼有情懷,到了發貨的時候還是難免『一機難求』、或者是『沒多少書可選』。所以大多數定位於果粉的國內項目,幾乎都有其神、無其型,做出來的都是 ppt 產品。像字節社當年鼓吹的精品閱讀,有沒有先把最基本的錯字、內容完整做到精品呢。其實是做不到的,不是想不想做到,而是能不能。沒人家的產品,卻按着人家的宣傳思路去宣傳,那結果可想而知。蘋果雖然硬件是世界一流,但宣傳的時候往往不宣傳硬件,只宣傳『體驗』和『價值』。這點是因爲蘋果從一起頭就是定位大衆和流行文化的公司,而不是什麼小衆精品。在美國,有錢可以買當年旗艦,沒錢亞馬遜、bestbuy 全是 renewed 機型。iPhone7 目前 200 刀,iPhone8 300 多刀,放到中國都算得上『白菜價』。只是中國過去窮,大多數人買不起蘋果,果粉自我感覺小衆、高貴罷了。這就導致一些壓根做不出好硬件的廠商光會宣傳『體驗』和『價值』,卻既做不好大衆市場,也做不好小衆市場。小衆精品不是在中國做不下去,恰恰相反,Fiio, Hiby, HiFiman 都做得很有國際聲譽,至少活下來了。而且做得絕對是足夠小衆足夠精品的市場。這些產品幾乎都沒有主頁全只有 iPhone,好像不用蘋果的用戶就不是人一樣。另外,中國市場從來沒有美國和日本那麼大的果粉市場,不是說人有點錢、成了新興中產階級就要買蘋果。因爲蘋果在日本和美國、包括今天的中國蘋果愛好者中、能大獲成功,都高度依賴它對『底線』的控制。換句話說,買了蘋果,至少不會太次、至少能躋身一流、至少不會出什麼大問題,即使出了也有一定水平的服務保障。然而並不是所有市場都渴求這種價值,有的市場反而是對個性化定製的上線更有需求。當然,其實無論是出電子產品還是電子書,幾乎沒有中國企業做得到『控制底線』這一點。既然做不到,又專門要對有這種特殊需求的用戶做產品,這就十足怪異了。而另一些同樣做高端產品的企業則不同,他們宣傳的不是『底線』,而是『一分錢一份貨』。比如索尼就是這樣,我們這個 21:9 的 HDR 屏幕就是牛逼,雖然價格高但其它地方可能還是不行。但是你需要就買、不需要就算了。這樣雖然需要高端屏幕的人可能不在多數,但至少能活下去。與蘋果隱藏硬件、只宣傳『體驗』和『價值』不同,中國活得好的『小衆精品』,恰恰是實實在在地把實在的東西宣傳出來,讓用戶需要就買、不需要就算了,沒有什麼『底線』和『情懷』。這點來說,中國的很多企業其實都摸到了門。比如同樣是一本書,多看、豆瓣閱讀都能保障到『亞馬遜級別』的沒錯別字,那麼這本書收費就有了硬資格。用戶是實在地比較實際的服務是否能值這麼多錢,而不是通過品牌效應來購買一份保險。蘋果說到底是個大衆品牌,他們的市場策略完全是根據大衆市場制定的。任何小衆市場中的用戶,『專家』的比例都更高。僅僅是因爲中國經濟的欠發達,所以果粉才顯得小衆。用大衆市場的策略去經營小衆精品市場,其慘敗是不言而喻的。希望不要再有一個個的企業,在互聯網時代拿用戶當傻子,把沒什麼硬素質的東西包裝出『體驗』和『價值』來。這種企業死了活該。

魚六五

魚六四

小時候總想著,既然從來沒有健康過,何必要努力健康起來呢。有的人生來便是駢拇,只知自然,不知正常。那便是一種命數。

魚六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