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機界的怪現象
個人算不上主機遊戲的資深玩家。雖然玩了很多代主機。追了很多 IP。但都是淺嘗輒止。生命中大部分的遊戲時間獻給了星際爭霸和魔獸爭霸。所以對於主機遊戲這個在漢語世界只能算亞文化,小圈子的理解並不深入。對於國外的對應羣體瞭解也不是很多。所以有些主機圈表現出來的現象。在我看來就成了怪現象。比如主機的價格問題。
很多科技媒體在評測 Switch 的時候都吐嘈了老任的古板作風。雖然,枯萎技術再發掘,在主機玩家的腦海中是老任幾十年的傳統。但對於新興的科技媒體來說,這似乎是值得大大嘲弄一番的。在當年玩 NGC 的時候。我還並不太懂它和 PS2 的性能差別有多大。在當年玩 GB/GBA 的時候。我也並不知道其它掌機是怎樣的存在。開始瞭解任天堂熱愛,枯萎技術再發掘,是在對比了 NDS/PSP 和 Wii/PS3 之後。所以雖然不是核心主機玩家。但對於任天堂靠第一方拉攏玩家,靠硬件賺錢的策略並不陌生。這種策略的穩定性未必次於索尼,從第三方開發者抽成,硬件在有限預算內儘量給足,的策略。但是在 Switch 這代主機中。雖然大多數人都認爲這是,枯萎技術再發掘,的延續。我並不這樣認爲。如果 Switch 保持現在的性能,現在的價格,但卻是和 PS4 相若的體型,只能當臺機使用,配合新型的可變形控制器。這才是老任曾經的風貌。很多人都做過 Switch 的成本分析。Joy-Con 因爲在很小的體積內集成了重力感應,陀螺儀,HD 震動,乃至紅外相機。單個 Joy-Con 的成本就要達到 40 刀左右。所以拋開最特殊的 Joy-Con。任天堂剩下的任務相當於要做一個 220 刀的小平板。如果再精確一點。因爲攝像頭,重力感應,陀螺儀轉到了 Joy-Con 中。可以認爲老任的任務是在 240 刀內做一個平板。可以參考三星,蘋果,亞馬遜,華爲等幾個佔有率較高的平板廠家。看看其價格能否比任天堂優越得多。若然。則老任才是再一次,枯萎技術再發掘。
老任用了 720p 的屏幕。因爲 1080p 連底座模式都不是完全帶得動。所以單純責怪分辨率低意義不大。得看看是不是 SoC 故意用了,枯萎技術。Switch 的 SoC 是 Shield TV 和 Pixel C 同款的 Tegra-X1。只是做了些主頻上的限制和運行模式上的優化。通過比對 Pixel C 和 iPad Pro 12.9 2015 的滿血版 A9X。可以得知 X1 的 CPU 略遜於 A9X,但 GPU 基本持平或略勝。但無論 Pixel C 和 iPad Pro 都不能運行什麼大作。而 Shield TV 卻能運行 720p 的古墓麗影 9【2013 版】。這是因爲 Shield TV 不但有 iPad Pro 級的 GPU。還有一套獨立的風冷系統。一些純粹外行的人以爲這是 NV 的 SoC 垃圾,發熱過大的體現。諸如,裝了風扇都被蘋果無風扇秒殺的嘲諷無處不在。正因此。前面在對比性能時,用了同樣沒有風扇的 Pixel C。風冷系統不是爲了提高峯值性能。而是爲了保持 SoC 能以峯值性能持續運作。否則開發者深度挖掘 SoC 性能後。玩家只能流暢地玩十分鐘。這種產品純屬自殺。也正因此。雖然 A10X 和 A11 的跑分美如畫。iOS 用戶的消費能力毋庸置疑。app store 是世界上最成功,最成熟的軟件商店。iOS 上能運行的大作。還不如基於 Android + google play 的 Shield TV 多。因爲 Shield TV 是一個真正能以超過 PS3 和 Xbox 360 的性能,持續運作幾十個小時的平臺。而爲 A10X 和 A11 的峯值性能而開發的遊戲顯然沒有市場。因爲這些遊戲只能流暢地運行十幾分鍾。這樣的 SoC + 風冷 + 32G Rom + 4GB Ram 的平板。雖然屏幕渣渣,前玻璃用不起康寧大猩猩,機身是做工粗糙的塑料。但想在 240 刀左右做出來。我想換成電子產品界的,供應鏈之神,蘋果,或者一切元器件都能自己生產的,三星。也未必能大幅度領先於一個,最初年出貨量預計只有大概八百萬,的小硬件廠商,任天堂。沒錯。比起移動領域的巨頭來說。任天堂確實只是賣低端硬件,年出貨量不可能突破兩千萬的小廠。人們其實沒有資格過度要求這樣的廠商販售 iPad 級的工業設計。因爲首先就沒花 iPad 那麼多錢。在這個意義上。我無法認同很多科技媒體和用戶的吐嘈。而且第一次覺得。任天堂不是在挖掘枯萎技術,不是在靠爛硬件發橫財。而是爲了體型小,便攜,掌機和主機雙模式轉換的設計理念。已經盡力地把對遊戲最重要的 CPU + GPU + RAM + ROM + 移動設備上的風冷系統,堆到了 240 刀能做到的極致。這一次老任盡力了。
正如很多科技媒體吐嘈 Switch 看起來很落伍一樣。大多數用戶用着全面屏 + 曲面屏的 Galaxy,用着把 4k HDR 屏放到手機上的 Xperia Z Premium,用着引領了玻璃 + 金屬潮流的 iPad/iPhone。突然看到 Switch 這樣的設備。他們不會去考慮我上面那些對 240 刀的計算。而是直接思考,爲什麼 Switch 看起來像是上古時代的電子產品。而這正是主機界的怪現象所在。一個大作要 60 刀。既然花了 60 刀買遊戲。總是願意玩更高的影音素質,更流暢的操作體驗吧。但是主機廠商卻很難把價格做上去。即使主機的普遍使用壽命至少有五年,遠遠長於手機和平板的壽命,甚至長於筆記本的使用壽命。此外在其壽命內。絕大多數玩家要購買的遊戲價值會超過其硬件價格。這是我作爲一個主機圈外的人士難以理解的。Xbox One 嘗試同捆在當時理念先進的 Kinect 以 500 刀發售。經歷了顯而易見的失敗。PS 則老老實實的守護着 400 刀的價位。無論是 PS4 的首發。還是後續迫於性能壓力,同時欲推廣 VR 而發佈的 PS4 Pro。好像 400 刀就成了一道巨大的門檻。如今在購物季 PS4 和 XB1 以不足 200 刀的價格就可以購買。自然老任也沒有自信再以高於 PS4 Pro 的價格進入市場。所以就形成了 300 刀的 Switch 這個雖然看起來古老,陳舊。其實用盡了每一份技術空間的妥協產品。
微軟作爲缺乏忠實玩家羣體和業界影響力【相對索尼和任天堂而言】,也不過於計較 Xbox 得失的廠家。其實做了很多擡高主機價格的嘗試。500 刀同捆 Kinect 的 Xbox One 失敗了。又嘗試了 PC 級性能的 Xbox One X。想讓市場接受 500 刀的主機好像困難重重。而 PC 玩家絕不憚花 1000 甚至 2000 刀購買 PC。人們花七八百刀,甚至一千多刀購買手機和平板也覺得理所應當。只有主機還在 400 刀的生死線上掙扎。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主機的主流價格是五百。
- 微軟能拿出 4k + HDR 的天蠍座。所有遊戲至少 1080p@60Hz 和 4k@30Hz 保底。部分遊戲可以 4k@60 Hz。支持 HDR 10 輸出。PC 要達到同樣效果。怎麼也得有塊 GTX 1080。還得自己折騰 HDR 影像的輸出和手柄的適配。這個產品推出後。很多媒體給出的評價是,一款爲懶惰的 PC 玩家準備的產品。隨着 XPA 和 鍵鼠支持的推進。懶得自己研究硬件的 PC 玩家確實很可能買個天蠍座完事。微軟就是在賭能吸引到 PC 玩家。所以真的做了 500 刀產品。因爲主機圈確實覺得 500 刀太貴。
- 老任能拿出的 Switch。主機部分相當於預算直接幾乎翻倍。Tegra-X2【Pascal 架構 GPU + 16 nm 工藝】 + 8GB DDR4 【很多廠家抱怨過內存容量小】+ 64GB UFS 2.1【任天堂把數據類的文件存在存儲卡。但是把要反覆讀寫,需求速度的存檔類文件放到了機身存儲。所以機身存儲的容量和速度並非沒有意義】。再加上金屬材質的機身和五代大猩猩玻璃覆蓋的屏幕。屏幕或許還是 720p。但色彩,可視角度,顯示素質一定會大幅度上升。
- 索尼在 500 刀就更加大有可爲了。畢竟是業界老大。資歷深厚。PS VR 需要高幀率,高分辨率。索尼大可以把 PS4 Pro 的硬件實力擡到 Xbox One X 的水平。也可以推廣新型的控制器。Xbox 在 Kinect 上的失敗似乎證明了 Wii 的新玩法路線,和,PS3 的怪獸性能路線只能二選一。重視第三方開發者,而不只是第一方新玩法的索尼肯定選擇後者。但如果能有 500 刀的設計範圍。索尼就能以業界領袖的身份真正推動一波,新交互模式。
然而上述內容。除了微軟頭鐵,有 PC 界特殊地位。真正發佈了一臺 500 刀的主機。其它都只停留在幻想層面。而且經常看到主機玩家成羣結隊地批判,性能軍備競賽拉高了大作的預算,使其遊戲性開發不足。500 刀太貴依然是主機玩家的主流思想。微軟都已經推出了天蠍座。還是明確表示這只是爲小衆玩家設計的細分市場產品。索尼可能內部討論過 500 刀的可能性。任天堂可能壓根沒考慮過。索尼可能真的認爲 VR 是遊戲的下一個主流。但顯然怎麼把 VR 做到主機的主流價格,讓索尼接受了不可能的任務。對於我這樣的圈外人士。爲什麼超過 500 刀的手機,平板都能接受。但超過 500 刀的主機卻不能接受。始終是未解之謎。所以當老任真做了一款平板作爲次時代主機的時候。請別嫌棄它和主流平板無法比肩。因爲主機市場就沒幾個人願意支付一臺 iPad Pro 的錢給主機。不願意對主機支付 PC 一樣的價格可以理解。因爲 PC 在遊戲之外還有很多生產力功能。但是 iPad 的主要功能就是娛樂。爲 iPad 式的和上網 + 看片 + 手遊娛樂,可以輕鬆支付 500 - 1000 刀。但爲了 60 刀一個的高端娛樂。卻不願意支付 500 刀。這就是現實中的主機市場。
這對於我來說真的是無法理解的怪現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