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五法三自性。以及八識聚。二種無我義。涵蓋諸大乘】
魚高中時。於存在主義頗有興趣。不但讀過有關人物的原著。還讀過許多國內外學者編輯的資料集和對存在主義的研究。然而後來發現。幾乎沒有學者能夠定義出什麼是存在主義。同時絕大多數被定性爲存在主義的哲學家,似乎並不知道有存在主義這樣的思潮存在。從這個角度看。顯而易見地。存在主義是依他起的。時光荏苒。日月穿梭。一晃十年過去了。這樣的依他起的對象越來越多。有的名氣大。有的名氣小。有百千種相。然其中名於世,而曩使魚困惑者。當是新儒家。從個人閱讀經歷來看。似乎喜歡用新儒家這個詞的人。都是反對新儒家,乃至想用幾句話到一篇文章以否定自古之儒家的人。這些人往往儒家的學問涉獵極少。但其中最優異者。卻能通過梳理人物,列出幾十個從先秦到現代的著名儒家,來講出一個有着共同訴求,相似見解,穩定凝聚力的新儒家。這種梳理現象非常像是梳理,克爾凱郭爾,尼采,海德格爾,加謬,薩特,從而大談西方哲學在二十世紀之交的新天地,存在主義。很少見到,讀到,乃至聽說,有專心研究儒家思想,或者以儒家自居的現代人。出來明確一下,什麼是新儒家。這個學派怎樣進行組織,有怎樣的共同意見,如何互相交流,共同的學統是什麼,乃至公認的祖師爺是誰。這一切問題統統沒有來自,所謂新儒家學者,的答案。而高談闊論新儒家的人。有的認爲馬一浮,熊十力,梁漱溟是祖師。也有的覺得馬一浮和梁漱溟,著作不多,在思想史上沒有什麼地位。甚至還有人已經把新儒家和黨內的政治勢力連接。好像新儒家就要奪權了。無論如此之論有多少。但歸根揭底。顯而易見地。新儒家和存在主義一樣。都是依他起的。魚知道有人要靠發明這些概念獲得就業機會。這無可厚非。一種行爲,有其市場,能讓人有生計,總是有可取之處的。要是拼盡全力要斷人財路。只怕下場不會太好。但正如有人疑惑,爲什麼新聞報道總是充斥着標題黨,一樣。魚也疑惑。爲何有如此多的人。熱衷於使用這樣依他起的觀念,去思考問題,理解現實,認知世界呢。更甚者。這種依他起的對象,在沒多少錢途的學術界,緣何也越來越多,越用越廣泛呢。這便是題云之依他起的怪現象。
Read More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