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點符號 第一部分
本文是十年來我對標點符號的一些無聊的思考,所以整體來看可能會很長。
本文儘量使用現代白話文化的漢語,以及其標點方案。
十年前的緣起
從 2008 年 9 月考了高三的第一次月考後,我就再也沒有使用標點符號寫過任何東西。一晃將近十年過去了,這個時間決然不算短暫了。雖然爲了應付升學考試,不得不用通行的寫法,但關於標點符號的種種想法,早在十年前就滋生了。其後陸陸續續寫過幾十萬字不成器的東西,一個很重要的目的,就是反思標點符號的用法,以及它對文體的影響。我模模糊糊覺得標點符號的系統存在問題,是在高中大量閱讀文言文的時候。與古籍大量繼續由繁體字,而非簡體字出版不同,大部分古籍在出版時,被加上了標點。在很多情況下,逗號和句號的取捨顯得沒有什麼規律,但是一些不太講究的句號和逗號的選擇,反而會影響意思的理解。標點符號來自於西方的文法,而非中土自生,應該是衆所周知的事實。以英文爲例,其句法是明確的,一個句號所標記的句子只能有一個謂語動詞,而逗號是用來分割從句等不同句子成分的。至少可以認爲,在英文中逗號和句號的使用絕不至於讓人困惑其選擇。但是,在中文中,從小學起,老師就往往要反覆提醒學生,一逗到底是錯誤的,但究竟逗號和句號如何抉擇,往往需要憑藉書寫時的感覺。而且在官方給出的定義中,逗號表示句子的短暫停頓,而句號表示陳述和輕微語氣之祈使句中,句尾較長的停頓。從這些定義就能看出,逗號和句號這兩個最常用的標點,不是爲了建構某種句法,而是爲了反映某種語氣。用這樣的語氣法,去斷不應用於口語的文言文,會發生種種怪現象,就不讓人奇怪了。自從我發現了這個問題,我就立意不用標點符號寫文言文和白話文,看看這樣會不會讓我寫下來的東西慢慢發生變化。結果是,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。同時,我深深地感受到,這種以語氣立文法的設計,是存在着嚴重隱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