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8月20日

標點符號 第一部分

本文是十年來我對標點符號的一些無聊的思考,所以整體來看可能會很長。
本文儘量使用現代白話文化的漢語,以及其標點方案。

十年前的緣起

  從 2008 年 9 月考了高三的第一次月考後,我就再也沒有使用標點符號寫過任何東西。一晃將近十年過去了,這個時間決然不算短暫了。雖然爲了應付升學考試,不得不用通行的寫法,但關於標點符號的種種想法,早在十年前就滋生了。其後陸陸續續寫過幾十萬字不成器的東西,一個很重要的目的,就是反思標點符號的用法,以及它對文體的影響。我模模糊糊覺得標點符號的系統存在問題,是在高中大量閱讀文言文的時候。與古籍大量繼續由繁體字,而非簡體字出版不同,大部分古籍在出版時,被加上了標點。在很多情況下,逗號和句號的取捨顯得沒有什麼規律,但是一些不太講究的句號和逗號的選擇,反而會影響意思的理解。標點符號來自於西方的文法,而非中土自生,應該是衆所周知的事實。以英文爲例,其句法是明確的,一個句號所標記的句子只能有一個謂語動詞,而逗號是用來分割從句等不同句子成分的。至少可以認爲,在英文中逗號和句號的使用絕不至於讓人困惑其選擇。但是,在中文中,從小學起,老師就往往要反覆提醒學生,一逗到底是錯誤的,但究竟逗號和句號如何抉擇,往往需要憑藉書寫時的感覺。而且在官方給出的定義中,逗號表示句子的短暫停頓,而句號表示陳述和輕微語氣之祈使句中,句尾較長的停頓。從這些定義就能看出,逗號和句號這兩個最常用的標點,不是爲了建構某種句法,而是爲了反映某種語氣。用這樣的語氣法,去斷不應用於口語的文言文,會發生種種怪現象,就不讓人奇怪了。自從我發現了這個問題,我就立意不用標點符號寫文言文和白話文,看看這樣會不會讓我寫下來的東西慢慢發生變化。結果是,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。同時,我深深地感受到,這種以語氣立文法的設計,是存在着嚴重隱患的。

2017年8月8日

寓言十九

寓言十九。藉外論之。親父不爲其子媒。親父譽之。不若非其父譽之也。非吾罪也。人之罪也。與己同則應。不與己同則反。同於己爲是之。異於己爲非之。

  人對於世界之認知。受限於自身。此衆許也。故若吾輩欲求對世界之些許真知。或欲以此真知得於諸問題和挑戰之種種解。非。正視吾輩認知世界之法並力善之。不可。緣此。認知的研究。無論西方之認識論。東方之量論。及近世之認知科學。神經科學和腦科學。都已有了豐碩之成果。然認知認識本身。和實踐合理的認識方法。本非一事。後者發乎小。而關乎大也。比之認識論。則量論特重於此。魚有點滴之思。則率爾有此文也。

2017年7月24日

20170715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

書目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

  本書雖然依然將秦朝的三十六郡作爲一個重要的時代性標誌。但也明確了在秦掃六合以前。除了齊國外的絕大多數稱王之國。郡縣越來越多。封建越來越少。而秦的強分三十六郡並沒有持久。兩漢和晉朝都有強勁的封建勢力。所以關於封建和郡縣的討論。一直持續到唐朝的柳宗元時。依然是有價值的議題。就顯得非常自然。同時。王莽欲以封建代郡縣。則也不顯得格外突兀。但如果按照本書自己的論述。則秦朝強分三十六郡的意義不免要大打折扣了。封建到郡縣的轉變依然是在近一千年的時間內逐步徹底形成的。而秦朝僅僅是作爲一種符號短暫地彰顯了郡縣制的決心。且並不成功。再強調秦朝作爲一個時代性劃分的意義似乎已經不大了。

  第一。漢朝的封建制具體規模如何。如何實施。本書使我產生了一些疑慮。第二。郡縣制需要龐大的文官集團進行治理。其成型不可能早於漢武帝推行文治。其擁有足夠高效之體制。當不可能先於魏之九品官人法。這應當是品位與職位的開端。漢朝是沒有品位的。所以。秦朝的軍功制。不能形成足夠有效的官僚體制推行郡縣制。自然有其自身能力之侷限性。不知這一想法是否合理。

2017年7月24日

20170711 叫魂

書目 叫魂

  最近仔細看了一下腳注。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。無論在本書。或者本書的數本引用中。作者們都試圖通過聊齋志異等神怪文學。匯總出中國的宗教體系來。同時還要把這種宗教體系和政府的祭祀行爲相聯繫起來。正如魚之前所談論過的。一些人假設中國古代有一種婚姻。試圖通過材料還原這種婚姻。所以越研究越難以研究明白。因爲事實上婚姻很可能是很差異化的。類似地。這裏。作者假設了中國有一種神話體系。一種神祕理論。這種理論可以指導整部聊齋志異故事的編排。它們包括了鬼神。也包括了巫術和妖術。然而魚讀遍了太平廣記。聊齋志異。義妖傳等等神怪小說。從來沒有意識到過存在一個統一的宗教體系。更不會有去用這些材料拼湊出這一神怪系統的動機。一些人試圖把封神榜和西遊記的神系拼接起來。已經讓人感覺很吃力了。而本書作者居然試圖通過聊齋志異的一個個故事。來完成這種建構。這種假設中國必有一種宗教。這種宗教必有一套神系。並同時影響上層和下層社會。似乎這種傾向在本書和很多對中國宗教的研究中都顯露無疑。而這很可能是整個謬誤的開端。這樣的一致性根本不存在。古代的中國恰恰是在各個方面都普遍缺乏一致性的。

2017年7月24日

國 國家和主權國家

  國。指治權所有者之間。具有明確領屬關係的政治體。國家。指具有統一公權力結構。非人格化文官系統。以及明確的層級稅收系統的政治體。所有能影響個體生活狀態之個體和羣體。都可以被認爲擁有治權。但只有依賴軍隊和警察等暴力機關。可以通過暴力對個體形成強制力的權力。才稱爲公權力。可以發現。絕大多數地區都形成了國。但很少有地方很早地形成了國家。國家大規模出現。是在民族國家運動興起之後。對於那些在民族國家運動前。就已經形成國家的政治體。民族國家運動的意義。便自然而然地大打折扣了。而主權國家。則出現得更晚。且它並不只是一個內政概念。假如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。那麼就談不上存在主權國家與否。主權國家是通過國際協議。在國與國之間形成明確的地理分界。形成領土主權。最終使一個國家的政府在自身地理界限內。擁有絕對排他性的公權力。且有他國。歷史材料以及憲制文件。明確當前政府對該領土建構公權力的地位。一個主權國家才被明確下來。


1%